欢迎访问液压与气动官方网站!

2020年, 第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0-04-15
  

  • 全选
    |
    理论研究
  • 郭长虹, 王嘉维, 白如霞, 权凌霄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十一柱塞高速轴向航空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航空泵转子系统集中质量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分析其临界转速;通过修正轴向支承位置等参数,研究其对系统临界转速的影响;最后,通过转子试验台完成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验证实验。针对实验模型,按照提出的方法进行建模,并采用传递矩阵法分析实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验证所用方法的正确性。
  • 综合应用
  • 陈远玲, 覃东东, 王肖, 梁浩昌, 冯艺林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9-1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甘蔗联合收割机收割过程中,砍蔗刀盘转速与行走速度的匹配关系对砍蔗质量起到重要影响。为此,提出了两种电液比例速度控制方案,实现刀盘转速对甘蔗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的跟踪变化。首先通过田间单因素试验获得行走速度与刀盘转速的最优组合;其次通过AMESim对两种速度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对比;最后选择较优系统进行验证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电液比例旁路节流调速系统刀盘转速调整时间及回路效率分别为(1.24 s,82.60%),与电液比例进口节流调速系统(1.49 s,54.11%)相比,其调整时间更快、效率更高,更适用于甘蔗联合收割机刀盘转速对行走速度的跟踪控制。验证试验表明:刀盘转速最大误差为3.51%,甘蔗宿根切口平整,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和切割质量。
  • 工程技术
  • 寇发荣, 何凌兰, 田蕾, 陈晨, 洪锋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5-2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善不同行驶工况下车辆悬架系统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弹簧和直线电机作动器的混合空气悬架结构。在分析混合空气悬架结构与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1/4车辆动力学模型、空气弹簧刚度模型以及直线电机作动器阻尼力模型;设计了混合空气悬架的多模式阻尼自匹配协调控制策略,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空气弹簧模式和直线电机阻尼自匹配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对悬架的各项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开展了台架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空气悬架多模式阻尼自匹配协调控制策略能够适应不同工况条件,改善了悬架各项动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混合空气悬架多模式阻尼自匹配协调控制下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降低了28.08%。
  • 理论研究
  • 宁圆盛, 赵春江, 王蕊, 张德真, 龙涛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23-2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问题,提出通过合理选择控制参数来调节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首先,对液压系统进行建模,然后利用AMESi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内分别分析PD控制器各增益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比例环节(P)能够改变系统的稳定性,但所需调节时间比较长,系统振荡剧烈,且随着比例系数的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当加入微分环节(D)时,系统的振荡次数减少,调节时间变短,响应速度提高,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减弱。最后根据控制系统中给出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范围确定控制器各增益系数,可以使系统快速获得满意的动态特性,为液压系统动态性能的调试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 耿豪杰, 胡敏, 刘睿, 范一杰, 曾亿山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29-3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轴向柱塞双联泵中间体与前泵大法兰盘、后泵端盖、传动轴、斜盘座及内部流道压力油之间的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对传递作用在中间体上的力及转矩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某型轴向柱塞双联泵的中间体有限元模型,以基于推导的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中间体作用载荷作为边界条件,在高速重载满排量工况下对其结构强度进行了数值计算求解。解析结果表明,其结构强度薄弱环节集中分布在排油腔处且已达到屈服极限,解析结果为中间体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相关推导得到的理论公式及分析方法,可以为轴向柱塞双联泵这种复杂结构中间体的优化设计与强度校核分析提供指导和参考。
  • 拜颖乾, 高攀科, 任锐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36-4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盾构拼装机举升油缸的同步控制需求,设计了液压缸的运行轨迹,提出基于PLC的闭环同步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举升油缸、磁致伸缩传感器、S7-200可编程控制器等组成。经现场调试运行,系统实现了举升油缸的自动化控制,并且在油缸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具有自动纠偏功能,控制精度可达±2 mm,运行稳定可靠,消除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实时性误差,有效提高了拼装机举升管片的同步精度和效率,为后续管片的精确就位奠定基础。
  • 刘安然, 李延频, 石祥钟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42-4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FD对某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叶片做长短配置情况进行研究,并与原泵轮流场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典型工况下变矩比和效率均有提升,在转速比i在0.519~0.692之间效率增幅131%~2.72%,启动工况变矩比k由3.91提高到4.10。泵轮短叶片能改善流场,减小长叶片脱流范围,将泵轮最高效率提升至97%以上。长短叶片泵轮有利于系统性能提升,拓宽一级涡轮高效区范围并增加输出扭矩,转换点工况略有延后。将长短叶片泵轮用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 陈志, 秦展田, 韩兴国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47-5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气动肌肉执行器(PMA)在控制中易受到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T-S模糊逻辑控制器。以PMA的三元素模型为基础,建立了T-S模糊逻辑控制器;利用遗传算法在实验过程中调整和优化控制器中使用的PMA参数,从而克服了PMA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将传统的模糊逻辑控制(FLC)、T-S模糊逻辑控制和经过遗传算法(GA)优化后的T-S模糊逻辑控制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T-S模糊逻辑控制误差范围为-2.1~+2.05 mm,优化后的T-S模糊逻辑控制克服了轨迹跟踪抖动,有效降低了跟踪误差,提高了控制精度。
  • 曹学鹏, 曹皓清, 曾致豪, 包翔宇, 卫昌辰, 丁凯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53-6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深海环境下柱塞泵的快速响应性能变差的问题,提出将Lyapunov-MRAC策略用于深海泵压力控制系统中的方法。将海平面下的深海泵数学模型视为参考模型,以不同水深下的泵模型为实际被控模型,并由此设计深海泵压力控制系统的Lyapunov-MRAC控制器,并计算控制律。对搭建的控制系统给定不同的输入信号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输出偏差随时间增加而不断降低,被控模型具备良好的跟随参考模型变化的能力;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控制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当增大输入信号幅值,被控系统的最大输出偏差由1.2升至1.5,表明控制系统初期控制精度降低;稳定时间由0.8 s缩短至0.5 s,提高了稳定速度;而增大控制系统的增益值,则能同时提高系统的初期控制精度及稳定速度。阶跃响应结果表明,系统控制误差随时间增大由13.5%而不断减小为0,即控制精度不断增大;被控系统的上升时间由控制前0.923 s降至控制后0.426 s,提高了其动态响应性能。该研究为深海液压源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 综合应用
  • 张后伟, 侯悦民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61-6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仿鸟扑翼羽毛构型设计的问题,建立单个羽毛CFD模型及扑翼仿鸟羽毛型飞行器模型,研究羽毛构型与所能提供升力规律。首先基于羽毛形状建立羽毛简化模型,然后利用Fluent软件分析单根羽毛扑动过程中的气动规律及羽毛升阻力系数随羽毛弯角的变化。机翼上下扑动时,同时参与俯仰运动,内翼与外翼间也存在弯曲运动,机翼也会带动各部位羽毛参与相对应运动。仿真结果表明羽毛随机翼运动时,在一定流速下,升力及阻力分别随羽毛弯角变化。
  • 理论研究
  • 丁宝杰, 韩建海, 李向攀, 郭冰菁, 盛倩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67-7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风导致的人体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提出了一种气动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并研制了二自由度的机器人样机。以带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摆动气缸作为机器人的关节驱动模块,用比例调压阀作为控制元件,采用PD+速度前馈的柔顺控制策略,对机器人的关节旋转角度实施精准控制。同时,设计了机器人的复合运动轨迹规划,以取水和擦玻璃动作为任务,带动手臂进行康复训练实验。通过样机的测试,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康复轨迹规划的可行性。
  • 张嘉华, 崔红伟, 王腾, 常宗旭, 廉自生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73-8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机械设备不断向重载、大功率方向发展,对于传动装置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动设备广泛应用于刮板输送机及其他重型机械的软启动中。为了准确预测矿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流场分布特性及转矩传递特性,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利用混合出入口及边界循环条件,在部分充液工况下利用了非均一化两相流动模型,针对某型矿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进行了单流道流场数值模拟。对10%至100%流道充液率及对应不同充液率下0至0.99速比时的内流场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分析,获取了不同工况下气-液两相环流特性及转矩传递特性曲线,结合流场分布特性分析了输出转矩的趋势变化特点。分析结果合理的预测了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转矩传递特性,流场环流特性的预测解释了流场转矩变化的原因,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工程技术
  • 冯森, 刘威, 蹤雪梅, 杨梦梦, 郭飞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82-8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液压阀芯基本上采用电镀Cr技术,以满足阀芯耐磨和抗腐蚀性能要求,但电镀阀芯易出现毛刺等缺陷影响使用,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着极大危害。因此需要一种更耐磨、环境友好型技术来取代传统电镀铬工艺。利用电弧离子镀膜技术在阀芯表面制备Cr/CrN复合涂层,通过对涂层组织、机械性能测试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Cr/CrN复合涂层与Cr电镀层相比,具有更大的硬度和更好的结合力,摩擦系数降低了29%,经过100万次换向试验后,其中立位内泄漏量仅增大4.95%,证明电弧离子镀Cr/CrN复合涂层能够取代电镀铬技术,有效提高液压阀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 理论研究
  • 张婷, 满满, 张翼, 郑茂琦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87-9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金属膜盒式蓄压器的主要功能是抑制大型液体火箭的纵向耦合振动(POGO振动),金属膜盒(简称膜盒)是该种蓄压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也是抑制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的重要部件,精确测量膜盒的最大容积值可保证蓄压器有效实现其功能。膜盒主要是由多个金属膜片相互焊接构成焊接波纹管并与上下底盘焊接成的一个弹性结构。为了测量膜盒的最大容积值,同时保证膜盒不被破坏且可在低温工况下工作,介绍了一种工程实用的气体测量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吴文海, 蓝天, 张霆, 周小飞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91-9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气动喷丸作为构件表面处理的重要方式被应用广泛。为了研究喷丸过程中颗粒在靶材上的分布情况,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喷丸过程,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气固耦合仿真计算;获得颗粒流在靶材上任意时刻定点喷打的分布特性,并分析了喷嘴类型、入口压力、靶材距离等关键参数的影响;得到不同喷嘴对靶材上颗粒的分布情况,文丘里型喷嘴的分布特性明显优于收缩型及流线型喷嘴;入口压力大于某一压力值时压力对颗粒分布特性的影响较小,而靶材距离存在一个最优值使得颗粒分布特性最优。
  • 综合应用
  • 王伟平, 周连佺, 刘强, 刘成强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97-10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基于杠杆平衡原理的液压压力转换器,其中杠杆的支点可以通过直流电机、减速机以及滚珠丝杆的组合动态调节,从而改变主动油缸和从动油缸的力臂以及输出/输入压力比。构建了这种压力转换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时/频域分析以及半闭环控制器的设计。结合AMESim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对控制效果、压力转换结果以及节能性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液压压力转换器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几乎无节流损失的压力转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 工程技术
  • 郭文杰, 陆春月, 闫玺铃, 严绍进, 王洪福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03-10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用于金属表面纳米化的机械研磨装置存在效率较低、发热量大、振动频率固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压动态冲击与波动能实现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新型机械研磨试验机,试验过程中所需的液压动态冲击与波动能,由变频电机驱动一种三位四通转阀获得。介绍了该试验台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建立了试验机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并进行了振动特性实验。对比分析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较小,从而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该试验机可以在0~94.2 Hz的振动频率内工作,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振动位移幅值变小,而速度及加速度的峰值变大。所提出的新型振动策略、数学模型和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优化和促进该机械研磨试验机工程化提供了基础。
  • 理论研究
  • 胡剑, 杨锐, 李兴丽, 杨凡, 李刚炎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10-11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面向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研究综合考虑制动压力偏差与制动时间偏差的制动压力变化率,为实现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精准制动控制提供基础。基于制动气室充气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响应面法,得到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对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制动压力变化率测量回路,实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音速流导和供气压力对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改变音速流导不仅影响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大小,也影响制动压力变化率的响应时间。
  • 综合应用
  • 郑建华, 杨帆, 何永杰, 费纪龙, 彭黄湖, 祝守新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17-12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采用背压阀调压的大型压力机液压垫系统工作中油温过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需背压阀调压的伺服液压垫系统。该系统压边力控制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液压马达的形式,将原本进入油液的热量转移到电机的制动电阻上,从而解决了系统液压油温过高的问题。以某型液压垫系统为例,采用AMESim软件对伺服液压垫系统及采用背压阀控制压力的液压垫系统的传热进行了分析计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背压阀控制液压垫压力的系统,伺服液压垫系统可较大的减少系统油液的发热量。压力机在炎热的夏季连续工作2 h,伺服液压垫压力调节元件排油侧油液温度也不会超过50 ℃,较背压阀控制液压垫压力的系统温度低31.77%。
  • 工程技术
  • 王强, 刘玉科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23-12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采用SimHydraulics软件构建某飞机起落架液压系统工作仿真模型。通过设置模型中液压部件的参数,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对作动筒活塞杆位移动态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某飞机起落架液压系统的工作状况,通过故障仿真,飞行员可直观认识到不同的液压系统故障对起落架收放运动的影响程度,提高了飞行员对起落架液压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机务人员也可通过故障仿真清楚地了解液压系统故障发生的机理,为故障的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晁文雄, 陈万强, 李祥阳, 徐轩, 宋姗姗, 冯涛, 江学兵, 李重伯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30-13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涡模拟亚格子尺度模型与滑移网格技术,对多工况下的带诱导轮的燃油增压泵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燃油增压泵内部流动特性,同时对实物泵进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蜗壳存在不对称性,造成叶轮涡量和压力分布存在不对称流动;随流量的增加,流道内的涡量和压力大小分布规律相同,在小流量时变化明显,大流量时变化均匀,并且涡产生的位置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通过试验曲线的形状看出,该泵在低转速、小流量时的变化较为明显,存在不稳定性。在大流量和高转速时性能稳定,而且在超过额定转速的1.08倍处工作状态良好,为后续提高该离心泵工作压力提高依据。
  • 理论研究
  • 陈慧慧, 吴楠, 陈星, 郑翔, 宋建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36-13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防喷器控制装置是控制防喷器的关键设备,防喷器控制装置上的蓄能器须储备足够的液压油,用于紧急情况下关闭防喷器组,因此蓄能器的液量容积至关重要。根据蓄能器在不同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利用氮气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实际绝热指数值,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际试验,对蓄能器液量计算方式进行优化,以满足井控操作对蓄能器容积的实际需求。同时此优化计算适用于其他工程中蓄能器的容积计算,可以作为其选型计算的参考。
  • 综合应用
  • 何茵楠, 宋赫男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40-14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关于医用水刀技术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医用水刀喷嘴进行研究的占少数。在此背景下,探究了医用水刀喷嘴不同结构对水射流能量损耗方面的影响,并使用Fluent仿真软件对不同锥角、不同压力下的锥直型水刀喷嘴喷射出的生理盐水进行流场分析。结果表明:锥直型结构喷嘴更适合应用于医用水刀,当锥直型喷嘴的锥角为30°时,喷嘴射流动压最为稳定,能量损失少;高速流区域随水刀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手术允许范围内选取较高的入口压力可以提高水刀性能,更好地完成手术任务。
  • 工程技术
  • 蒋佳骏, 吴张永, 杨文勇, 刘远清, 朱启晨, 莫子勇, 叶艺明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45-15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液压缸行程至终端时会产生惯性冲击,导致冲击振动和噪声,影响了使用寿命。针对此,基于Halbach永磁阵列设计一种液压缸复合缓冲装置。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分别对厚度为5, 6, 10 mm 的永磁体和永磁阵列进行磁力仿真,并确定最佳永磁模型。建立复合缓冲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缓冲不同阶段的流量特性和活塞杆运动特性。运用Comsol软件对传统节流缓冲和复合缓冲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对节流缓冲和复合缓冲进行缓冲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缓冲效果较传统节流缓冲效果更好。
  • 石家庆, 张建新, 张震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53-15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围绕某发射装置,在大负载变惯量、大发射冲击以及快速响应性等条件下,适应速度控制要求,解决了阀控缸液压系统抖动问题。提出了阀控缸液压系统在大推力小力臂条件下液压锁的一种模式,即基于双反向型平衡阀组合的液压锁定方式和参数系统。通过原理分析、仿真分析、改进设计和试验验证,说明这种模式是发射装置应用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适合受力力臂小,负载变化大且出现正反两个方向的场合。
  • 理论研究
  • 张立强, 张云杰, 李梦科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60-16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硬密封球阀的密封性能,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的压力角、密封宽度以及密封面平均直径与进口阀座套筒外径比值下的密封面间隙值利用二次多项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密封面间隙值的显著性依次为压力角、密封宽度以及密封面平均直径与进口阀座套筒外径比值。多变量寻优得到当压力角为44°、密封宽度为6.30 mm、密封面平均直径与进口阀座套筒外径比值为0.86时,硬密封固定球球阀密封面间隙值最大为0.0077 mm,优化效果明显。
  • 柳海波, 陈杨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64-16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MESim建立商用航空发动机燃油分配的仿真模型,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燃油分配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功能、性能等试验数据来对比验证模型,结果表明,建模仿真过程合理、准确,仿真与燃油分配真实工作状态一致。利用模型仿真深入分析燃油分配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航空发动机燃油分配的设计、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 吴思, 韩定邦, 常海, 黄喜平, 孟庆堂, 卫健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70-17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液压系统温度特性一直是飞机液压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液压系统油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有诸多不良影响。在工程实际中飞机液压元件的很多详细设备参数未知,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以某型飞机液压系统为例,从系统级温度分析的角度对飞机液压系统的生热和散热特性进行适当简化,在此基础上基于AMESim软件平台进行飞机液压系统元件到系统的温度特性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到多种典型工况下液压系统关键点温度变化趋势,为飞机液压系统温度计算分析提供参考。
  • 周琳, 曹逸韬, 汪峰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77-18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2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发动机应急滑油系统工作特性,以某型发动机空气引射式应急滑油系统为对象,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方法相结合,分析了应急滑油系统工作过程。通过非稳态计算获得了不同时刻应急油箱及引射油管内滑油相分布以及滑油消耗量、空气流量和持续供油时间,并分析了引射结构进出口压差对应急滑油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给定油箱储油量情况下系统供油时间计算值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同类型航空发动机应急润滑系统的整体研究设计提供了参考思路和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赵则利, 许锋, 刘向尧
    液压与气动. 2020, 0(04): 183-18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4.03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舰面共振”时液压缓冲器压力和流量特性,以舰载直升机主起落架液压缓冲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缓冲器的工作原理,运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主起落架缓冲器的液压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舰面共振”可以使液压缓冲器低压腔压力波动与节流孔流量波动显著增强;若长时间处于“舰面共振”不稳定转速区内,缓冲器高压腔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在不稳定转速区内,舰船运动周期的变化对主起落架缓冲器气腔压力波动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