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制造业自动化官方网站!

期刊动态与公告

“智能机器人”专刊征稿通知

“智能机器人”专刊征稿通知

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技术赋能下,机器人正朝着更加智能和自主的方向加速迈进,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链逐步完善,积累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技术,能够实现简单的自主学习和环境感知能力,可满足多样化、复杂场景应用,但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非结构环境下多传感器智能感知与灵巧柔顺控制、人机高效交互协作与安全控制、复杂环境下精确感知与自主推理决策控制等技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新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的高端应用场景,对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关键作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及规模化发展,可以缓解人力供需矛盾,形成百亿规模的经济体量。

为推动机器人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技术交流,《制造业自动化》组织“智能机器人”专刊,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探讨。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具身智能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

 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感知与操作

 人本智造与人机协同

 高性能机器人关键部件

● 自主可控机器人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

 数字孪生与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与工艺优化

 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优化

 移动式协作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

二、投稿须知

1. 请登录期刊官网http://journal.cmanu-automation.cn/zzyzdh/CN/home投稿时请选择“智能机器人”专

2. 论文应具有原创性未公开发表不存在一稿多投学术不端行为

3. 论文应撰写规范内容,技术成果具有较大价值。

4.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0月31日,计划刊期2025年12月。

三、客座编辑

客座主编

陶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博士生导师,任机械工业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副秘书长、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专家委委员等。

主要从事航空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控制与集成、工业机器人工艺应用集成开发、航空发展战略等领域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搬运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设计平台、发动机配件打磨/去毛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人机协作机器人“感知-决策”智能控制方法、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等。在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已授权国际专利PCT 1项、国家发明专利28项。出版专著4本。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7项省部级奖励。

客座副主编

丁亮,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星球探测车、野外足式机器人、机器人地面力学、具身智能。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50余项。成果应用于“玉兔”系列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等星球移动探测机器人以及野外重载足式移动机器人。在Science/Nature子刊、IJRR、IIEEE TRO/SMCA/TCyber/TIE、MMT 等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6.1;Google Scholar引用5000余次。作为一作/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 Robotic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杂志封面论文6篇、ESI热点/高被引论文3篇,4篇论文获得学术会议/期刊最佳论文奖。合作出版《月球车移动系统设计》、《ROS2源代码分析与工程应用》等6部著作。获授权和受理发明专利110项(美国专利6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1)、ISTVS Sohne-Hata-Jurecka Award(全球每3年评1人,首位华人获奖者)、熊有伦智湖优秀青年学者奖、首届“上银”优秀博士论文佳作奖等,作为骨干参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学术兼职包括ISTVS国际大会主席、ICRA副主编、多个SCI杂志编委以及学会专委会委员等。

客座副主编


  刘春宝,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膝踝一体化仿生智能下肢假肢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课题等项目。曾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第一完成人)、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1项(2021年,贡献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2019年和2022年)、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24)等科技奖励。近五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智能机器人,仿生机器人以及仿生健康领域内的顶级期刊IEEE TRO,IEEE RAL等发表SCI学术论文20多篇,EI检索17篇

客座副主编

朱雅光,长安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协会自动化分会委员、陕西省机器人重点产业链专家、陕西省智能建造产业链专家,长安大学“青年长安学者”。

长期致力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设计、多自由度耦合控制和多模式协调行为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和领域基金、陕西省国防科工项目、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 Cybern.、Robot. Com-Int. Manuf.等领域内权威期刊上共计发表论文52篇;以第一完成人授权专利62项,授权发明专利20项;成果应用涵盖工业巡检、石化安全、消防应急、工业加工制造等多个领域。



客座编辑


赵强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A类,IEEE数字智造与人本自动化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委会委员/数字孪生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智能装配与测试、机器人运动学与可靠性分析、大型空间机构/结构精度调控等研究,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国科协“青托”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GF基础预研项目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揭榜挂帅”等项目,获省部级奖励1项(第2完成人),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

客座编辑

王冬,清华大学机械系副研究员,开展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化装备精度控制研究建立了精度控制方法和技术体系,提升了装备的精度水平。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好设奖等科技奖励。目前兼任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理设备控制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委员、IEEE数字制造与人本自动化专委会委员。

 

客座编辑

杨孔华,吉林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入选国家博新计划、吉林大学鼎新学者。主要从事复杂机电系统与智能机器人方向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7专项、省重点研发项目等,Mech. Syst. Signal Pr.Nano Lett.EnergyInt. J. Mech. Sci.等期刊发表相关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1区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日本等国际发明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客座编辑

王雪峰,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主要包括非完整系统机器人动力学,航天机构动力学,类人形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力学会青年蓄水池成员,获得IEEE和ASME会议最佳论文奖,INR全球青年学者奖。担任中国振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疗学会智慧医疗分会常务委员。

 



发布日期: 2025-04-25    访问总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