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液压与气动官方网站!

2020年, 第0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0-08-15
  

  • 全选
    |
    综合应用
  • 丛茜, 马博帅, 李凯, 陈廷坤, 郭蕊蕊, 杨倩雯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是拖拉机工作的核心部件,其出厂检测方法均为人工挂接检测,检测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的出厂检测效率,降低工人检测过程中劳动强度和危险性,为拖拉机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了一种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高效快捷的拖拉机悬挂装置下线检测液压加载试验台。该试验台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挂接部分和加载部分。从机械和液压系统分析可得,本试验台的试验条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能实现拖拉机悬挂装置额定提升力、提升行程、提升次数、提升时间和静沉降等关键指标的检测。
  • 刘勇, 程谦, 吴德发, 刘银水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7-1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海洋最深超过11000 m,环境压力超过110 MPa。全海深环境模拟实验台是全海深仪器设备研制的必需。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全海深环境模拟实验台,额定压力160 MPa,主要由高压舱、承力框架、预加压系统、超高压增压系统和比例卸压系统等组成,高压舱有效直径800 mm、有效深度1500 mm。根据海洋仪器设备下潜、上升的速度要求,确定了其压力变化梯度,综合考虑水的压缩特性及高压舱的变形情况,设计了増、卸压系统的压力、流量等参数。实验表明,该实验台的额定压力达到指标,增压和卸压速度最高可达6.5 MPa/min,即可模拟全海深范围内以650 m/min速度下潜和上升工况下的环境压力变化。
  • 理论研究
  • 艾宁义, 杨冬, 李铁军, 马涛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2-2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从仿生角度出发,基于人体手指关节的骨骼结构和肌肉发力特点,设计出一种气动肌腱驱动、腱传动的拮抗式仿生关节。针对气动肌腱的高度非线性特性,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试肌腱性能,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单根气动肌腱的数学模型。基于该关节采用腱传动特点,建立关节力矩输出模型。建立关节位置/刚度解算模型,根据关节位置、关节刚度及关节输出力矩解算气动肌腱理论输入压力。采用模糊PID算法和传统PID算法实现对该关节位置闭环控制、关节刚度开环控制。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较好的跟随关节刚度,同时模糊PID算法的位置控制精度明显优于传统PID算法。
  • 陈玉祥, 熊飞, 朱林培, 刘雄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22-2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油冷电机喷油孔流量分配不均导致的电机内部温升不均、局部温度过高问题,通过三维、一维分析方法,仿真得到某混合动力变速箱双电机油冷系统喷油孔的压力分布和流量分配。通过流量分配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精度,并通过三维分析校核了初始方案和一维模型各点的压力分布。最后基于AMESim一维优化方法,对喷油孔直径等影响喷油孔喷射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多参数优化分析,优化后的油冷系统最大压差减小11.85%,电机的冷却均匀性得到较大改善。
  • 卢子帅, 蔡伟, 赵静一, 秦亚璐, 任文斌, 李志博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29-3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液压载重车的悬挂群系统在进行同步顶升作业过程中悬挂油缸受扰动导致的调整时间较长问题,提出在相邻交叉耦合控制策略基础上引入自抗扰环节对系统内外扰动进行主动补偿的控制方案。采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对各缸同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和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保证系统良好的同步控制效果的同时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工程车辆悬挂系统的同步控制有借鉴意义。
  • 李鹏, 闫雪梅, 孙丽霞, 张玉峰, 樊明旭, 秦宏伟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35-4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微细气泡因其具有尺寸小、上升速度慢和传质效率高等特点,在污水处理、超声成像和皮肤清洁等领域具有可观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微流控方法生成微细气泡为研究对象,针对T形微流道中气、液二相流体相互作用机制,开展基于COMSOL的微细气泡生成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观测不同时刻下的微细气泡的形态特征,分析气体压强、液体流量、气体通道宽度、混合界面润湿性等因素对微细气泡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研制T形微流控芯片,通过微细气泡生成特性测试系统开展试验验证,为微细气泡定量精准可控生成提供仿真与试验依据。
  • 工程技术
  • 柴玮锋, 廖瑶瑶, 廉自生, 董建麟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42-4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液压支架矿用电磁先导阀上的电磁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nsoft Maxwell软件搭建电磁铁仿真模型并分析电磁铁的动静态特性。通过研究电磁铁极靴凸起高度对电磁铁初始吸力及力位移特性的影响,得出最优的极靴凸起高度值;同时分析不同磁极形状对电磁铁力位移特性的影响,得出平面形磁极的力位移特性好,更适合行程短的电磁铁;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分别研究电磁铁在空载和有负载时的动态特性,分析其动态响应过程,并得出相应的最快动态响应频率。
  • 权凌霄, 车世超, 孟凯林, 张英臣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49-5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十一柱塞航空轴向泵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子动力学理论,构建转子系统的离散模型;然后根据流体连续定理及动量定理建立间隙环流运动的偏微分方程组;采用线性摄动法求解得到间隙环流激振力,并以矩阵的形式施加于干转子动力学方程上,组建湿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在MATLAB软件中编写求解程序,计算干/湿转子的临界转速;最后搭建航空泵转子系统实验平台,完成干/湿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对比实验研究工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间隙环流产生的动态流体激振力会影响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系统的临界转速,且随间隙比W的增大,降低趋势更显著。
  • 理论研究
  • 朱童, 刘吉晓, 周一笛, 郭士杰, 李铁军,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56-6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0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超声波与液体中微尺度气泡相耦合时,会产生独特且复杂的声流动(Acoustic Streaming)现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生命科学、军事等领域。然而,在气泡声流控(Bubble Acoustic)应用以及研究中,对微尺度气泡形态和尺寸难以形成有效控制,使得该项技术的可重复性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针对此问题,引入了可控微尺度气泡的概念,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的透气斥水特性,可实现对微尺度气泡生成及其形态变化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对声流动涡流中颗粒的受力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改变对比实验的核心参数,探究声流动引起的涡流中颗粒运动轨迹与气泡尺寸、颗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气泡尺寸可实现稳定、线性的声场涡流控制。可控微尺度气泡的引入提高了声流动现象的可重复性,并拓宽了气泡声流控技术的应用范围,对建立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快速细胞分选系统以及疾病快速检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魏列江, 成克云, 李锋, 杜文正, 冯永保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62-6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直驱式电静液作动器(EHA)因高度集成、结构紧凑、使用维护方便、功率电传、无油管、低污染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武器发射平台或装备支撑平台的调平作动器。但采用直驱式EHA进行四腿调平时,因EHA中的液压泵流量死区和刚性平台调平过程中各作动器之间存在交叉耦合影响,导致作动器定位调节时间较长并且在调平过程中产生“虚腿”问题,降低了调平过程的精度和平台稳定性。针对刚性平台空载条件进行静力学分析,提出采用多段非线性PID控制算法,以及追逐最高点法消除位置耦合,通过测量EHA中作动筒上腔压力判断是否存在“虚腿”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完成调平后,倾角误差由±3°降低到±0.02°,各作动器上腔压力大于0.5 MPa,满足支撑要求。
  • 吴智睿, 关广丰, 熊伟, 王海涛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70-7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电液振动台是大型结构件冲击环境模拟的关键设备。受负载特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控制方法很难保证参考冲击波形的再现精度。提出基于BFGS拟牛顿优化算法更新系统的广义阻抗,通过对伺服控制系统驱动信号的在线修正,减小响应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偏差。分别利用传统算法和BFGS优化算法进行二自由度冲击波再现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BFGS算法能够实现系统时变阻抗的跟踪,高精度再现参考冲击波形。
  • 胡萍, 赖喜德, 岳清雯, 杜江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75-8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核主泵水导轴承性能,提高轴系设计的可靠性及其泵机组的安全稳定性,基于有限差分方法求解Reynolds方程,建立水导轴承的流体动力润滑仿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完成以偏心率、半径间隙、长径比和转速为优化参数,以轴承承载力、功率损耗、最大液膜压力和最小液膜厚度为轴承性能指标的试验设计。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各参数对水导轴承各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和一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影响轴承承载力和功率损耗最显著的因素是转速,影响最小液膜厚度和最大液膜压力最显著的因素是偏心率。在满足多目标性能最优的条件下,综合分析该核主泵水导轴承最优设计参数组合为偏心率取0.6、半径间隙取0.3 mm、长径比取1和转速取1500 r/min。
  • 张远辉, 刘章棋, 陈虹均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82-8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使MG150/345-WD型采煤机滚筒高度调整精度达到系统要求,给出了滚筒高度控制原理及系统数学模型,基于Simulink搭建了采煤机滚筒高度仿真模型,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和模糊算法对滚筒高度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了滚筒高度控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遗传算法,基于模糊算法优化的系统在滚筒上调时,响应曲线超调量缩小了34%以上,调整时间下降了28%以上,稳态误差降低了23%以上;在滚筒下调时,响应曲线超调量缩小了24%以上,调整时间下降了23%以上,稳态误差降低了25%以上。
  • 陈轶辉, 李洪星, 赵树忠, 张雨新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88-9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缓解液压缸制动期间形成的冲击作用并降低能量损耗,设计了一种建立在液压蓄能器基础上的储能系统并回收制动能量,利用AMESim平台对系统制动性能与能量回收效率开展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0.5 s期间液压缸保持匀速运动的状态,之后系统到达制动阶段并进行能量回收。在切断阀开始制动的时候回油路已经达到很小的流量,从而不会对缓冲腔形成明显冲击作用。随着负载的增大,所需的制动时间也更长。在不同的负载下,液压缸的制动腔压力与制动距离都会发生变化,表明此系统能够充分适应负载的变化。不同初速度下液压缸制动腔各项参数都出现增大现象,随着初速度的增大,制动时间由1.6 s延长至1.75 s,达到了良好制动效果。
  • 何刘宇, 杨堃, 萧辉, 谢文建, 吴新跃, 李运华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93-10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某大型设备起竖机构大角度快速起竖重型负载的需求,设计了包括起竖液压缸、插拔液压缸和缓冲液压缸3组执行机构共同组成的起竖液压系统。结合起竖机构特点对整个起竖过程中起竖运动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负载敏感泵的功率控制功能结合变频调速控制实现了整个起竖阶段的恒功率控制,在起竖过质心后采用缓冲液压缸进行缓冲减速并继续翻转至最大起竖角度。通过实际使用和测试表明,系统的恒功率控制策略有效,所采用的缓冲液压缸具有很好的缓冲减速能力,提高了起竖过程的平稳性。
  • 刘秀, 祝世兴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01-10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某型无人机前起落架对减摆器的要求,以磁流变液为工作介质,设计了新型磁流变液减摆器。采用Maxwell对减摆器进行仿真,分析减摆器磁路可行性;采用田口法对减摆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依据优化结果设计减摆器具体结构参数;利用疲劳试验机验证减摆器的阻尼特性,得到减摆器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 温锦锋, 江帆, 沈健, 祝韬, 陈美蓉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06-11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介质上电润湿效应(ElectroWetting-On-Dielectrics,EWOD),驱动液滴在微泵泵腔内振动,再结合锥形单向流阻结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基于EWOD的微泵;深入探讨了液滴振动的机理,并对该EWOD微泵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提出的一种基于EWOD驱动的微泵能很好的完成泵送液体的功能,并且其泵送效率与液滴振动的频率有关。其中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当液滴的振动频率为5, 10, 15, 20 Hz时,微泵的泵送效率与液滴的振动频率成正相关,微泵出口的压力与液滴的振动频率并无明显关系。
  • 陈鹏霏, 和鹏, 于泰龙, 贺宇新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12-11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液压缸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液压弹簧刚度非线性变化引起的软硬弹簧现象,以及时变摩擦力随速度变化呈现出负阻尼特征的产生机理,指出二者耦合作用是造成液压缸出现非线性动态特性的根本原因;之后,采用数值方法离散时间域步长,基于Taylor展开法确定摩擦阻尼,通过迭代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获得活塞的速度、位移等性能参数曲线;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采用MATLAB软件对交变载荷作用下液压缸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实测出现的时域波形复杂、尖峰繁多等现象相符,可以较好地模拟液压缸的非线性运动规律,能够对工程实际提供指导。
  • 综合应用
  • 刘智, 胡慧, 张涛川, 黎嘉乐, 罗文朗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20-12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1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车轴作为货运挂车的重要零部件,其质量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车轴的疲劳性能测试要求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液压伺服疲劳试验台。结合车辆运载过程中车轴的受力情况制定了试验台的加载方案,同时建立和分析了试验台中伺服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LabVIEW软件编写了试验台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并对试验台上2个液压缸的输出特性采用不同波形信号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疲劳试验台可以对输入波形进行较为准确的跟随运动。本试验台加上压力传感器后还可以进行指定载荷的疲劳试验。
  • 理论研究
  • 刘兆领, 胡益菲, 崔路, 朱文锋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25-13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平衡阀是工程机械最常用的限速元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某些工况下经常出现尖锐的啸叫噪声。针对某型高空绝缘作业平台液压系统的内缩型平衡阀的噪音问题,建立了内部流场的数学模型,指导数值计算各参数的选取。利用Fluent数值仿真软件,对不同入口压力和阀芯开口工况下的气穴和噪声进行了液气两相流仿真,揭示了气穴和噪声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同时研究了流道壁面的噪声分布情况。最后对特定工况下的噪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特定频率下,噪声幅值很高,随着负载增大,噪声越高。研究为后续高空绝缘作业平台液压系统的降噪提供了指导。
  • 工程技术
  • 郝露菡, 付康平, 俞滨, 娄文韬, 马国梁, 秦海兴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33-13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某增量式数字液压阀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一次二阶矩方法作为可靠度计算的数值方法。首先根据某增量式数字液压阀结构建立可靠性极限状态方程,结合工程经验考虑结构抗力的材料不定性系数Km和荷载的几何不定性系数KA;然后通过MATLAB编程找到理想验算点;最后得到了极限状态方程的可靠性系数β和数字液压阀在供油压力为7 MPa,阀芯开度为5 mm时,工况下的可靠度为0.9924。将结构可靠性数值方法与数字阀相结合,得到一套有效的数字阀可靠性计算方法,利用经验数据计算可靠度,节约成本,简化了可靠性实验流程,对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理论研究
  • 仝振伟, 张秀丽, 吴亚文, 陈雪婷, 侯朝朋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39-14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烤烟生产中,中耕培土是烟草田间管理作业的重要环节。针对研制的烟草中耕培土机工作性能要求与作业部件,设计了一种串并联液压传动系统。利用AMESim软件对串并联液压传动系统在正常载荷和突变载荷两种情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田间试验。仿真试验表明:正常载荷下,液压马达转速和液压马达输入口压力满足设计要求;突变载荷下,两侧液压马达转速最大相差约为10%,螺旋培土刀转速下降约5.3%,符合设计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液压马达平均转速为200.30 r/min,平均压力为11.95 MPa,能够满足烟草中耕培土机的使用要求。
  • 李玉龙, 范钧, 刘萍, 孙肖霞, 潘海成, 宋安然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45-14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航天器用齿轮微泵的高调速协同性能和降低自身重量的发射成本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流量品质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并由所推导出的流量脉动系数公式,构建单一与混合的轻量化模型,最后实例运算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脉动单一最小化下的齿轮具有0.4044的小宽径比构造,流量品质最好,轻量化程度最差;体积单一最小化下的齿轮具有1.0978的大宽径比构造,轻量化程度最好,流量品质最差;统一最小化下的齿轮具有1.1649更大的宽径比构造,流量品质好,轻量化程度好,抗困油性能好。研究结果对高质量航天器用微泵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综合应用
  • 王跃进, 杨卫超, 冯保忠, 郭子鹏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50-15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避免火炮液压调平支腿在行军时液压锁失效而造成活塞杆自动滑落,在传统液压调平支腿的基础上了,设计了一种内置拉簧的火炮液压调平支腿,介绍了其组成与内部结构,给出了拉簧的设计方法与连接结构,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某车载高炮液压调平支腿的计算模型,利用ANSYS仿真平台分析计算了极限工况下液压调平支腿的刚强度。通过工程应用表明,基于内置拉簧的火炮液压调平支腿具有活塞杆锁定可靠和自动回杆的显著特点。
  • 理论研究
  • 朱晓基, 王强, 何晓晖, 杨菲, 沙毅刚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55-16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某液压制动能量回收回路中蓄能器的能量回收效率,通过计算分析和台架实验验证,研究了蓄能器稳定性特点、不同转速下蓄能器的制动能回收效率和压力与马达排量对蓄能器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蓄能器回路在制动初始转速为160~190 r/min的能量回收效率明显较高;马达排量对于制动初始转速较高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大,对制动初始转速较低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小;系统压力对于制动初始转速较低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大,对制动初始转速较高时的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小。
  • 工程技术
  • 李文章, 周明连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61-16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人工检测地下排水管道存在入井尺寸限制及易燃、易爆等问题,设计研制了一款能适应直径600~1050 mm管道的全气动管道检测机器人。机器人通过气缸撑壁以及连杆变幅,实现了在不同直径管道的撑壁行走。采用大减速比气动马达低速旋转实现摄像头沿壁面慢速移动,从而进行对管道壁面的图像采集。设计了执行机构的全气动控制系统,根据气动逻辑原理图,通过FluidSIM软件对气动控制回路进行仿真。完成了管道检测机器人的样机制作与管道实验,验证了机器人在污水中检测的可行性。
  • 马艳斌, 赵斌, 郝云晓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67-17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液压系统能量效率,闭式泵控技术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单出杆液压缸流量不匹配是闭式泵控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变转速定量泵-变量泵结合的闭式泵控系统,通过控制变量泵的排量来匹配液压缸两腔的不对称流量,从而减小甚至消除补油流量。在多学科仿真软件SimulationX中搭载了单泵控系统模型、非对称泵控系统模型和定量泵-变量泵结合的闭式泵控系统模型,分析对比了3个系统对不对称流量的匹配性能及在四象限工况中能效特性,并讨论负载变化对液压缸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新系统可以完全平衡不对称流量,且能量利用率高,且在负载变化时,速度波动小。
  • 综合应用
  • 王清标, 吕国庆, 张育平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76-18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HDX-900铁路钢轨铣磨车铣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及关键元件的选型。该液压系统中控制铣装置上下运动的执行油缸的进、出油回路均具备双通道功能,其中任一通道出故现障都不会影响铣装置向上提升至安全位置;同时该系统进油口处设有一蓄能器作为应急油源,当主机油源供应出现故障时能为铣装置提供足够的压力油,驱动铣装置向上提升至安全位置,满足了铁路作业装置高可靠性方面的要求。系统通过比例伺服阀和压力传感器的闭环控制,实现对钢轨铣削修复作业时定位靴预加压力的数字控制,能够满足多种钢轨铣削修复作业工况的要求。
  • 理论研究
  • 刘文学, 邸鹏龙
    液压与气动. 2020, 0(08): 182-18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08.02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润滑脂过滤设备中润滑脂过滤网更换过程繁琐及润滑脂过滤流量小等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润滑脂自动过滤设备。通过分析润滑脂的特性及润滑脂自动过滤设备工作原理,采用液压增压方式,设计了润滑脂自动过滤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了各液压回路的工作情况和技术特点。采用PLC控制逻辑单元,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解决了润滑脂过滤过程中过滤网更换繁琐的问题,保证了过滤过程中过滤器密封性的问题,增大了润滑脂流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非牛顿流体过滤理论对设备技术性能进行了计算,设计结果满足技术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