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液压与气动官方网站!

2020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12
  

  • 全选
    |
    理论研究
  • 王波, 郝云晓, 权龙, 葛磊, 杨敬, 杨涛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现有多路阀采用压力补偿器补偿载荷差异,受补偿器弹簧力、液动力等因素影响,补偿压差Δp和阀口流量系数Cd不能维持定值,导致多路阀流量控制精度较低。为此,提出多路阀补偿压差调控原理,设计了比例减压阀控制补偿压差方案,实时调控多路阀补偿压差,提高流量控制精度,同时还可以改变多路阀流量增益,实现小压差下执行器的精细动作和大压差下执行器的快速响应。首先理论分析比例减压阀控制的补偿器阀芯受力关系,进一步根据真实结构参数,在Simulation X平台中建立了补偿压差可控多路阀多学科联合模型,对多路阀的压差调控特性和流量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补偿压差可控型多路阀,能够在0~4 MPa范围内实时调控多路阀补偿压差,阀口流量呈非线性变化;0.5 MPa和4 MPa补偿压差下,多路阀流量可变为额定流量的48.6%和146%;进一步通过对压力补偿器阀芯液动力的预估补偿,提高了多路阀的流量控制精度。
  • 陈雨洋, 李靖祥, 杨昌群, 袁军, 周昊, 王永飞, 赵升吨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8-1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轴流先导式水击卸压阀常安装在成品油长输管道上,用于防止由于管道中突然停泵、阀门异常启闭等引起的管线压力骤增而造成的水击现象,从而达到保护管路以及管线中的阀门等设备的目的,对石油运输管线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轴流先导式水击卸压阀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运动时的数学模型,在AMESim软件中搭建了其仿真模型,模拟实际水击现象,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并利用AMESim软件批处理功能分析了不同参数变化对阀门动态特性的影响。
  • 综合应用
  • 韩罗峰, 朱康武, 黄文斌, 于学文, 李云涛,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5-2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微纳卫星,研制了一种高精度冷气推进系统。该系统使用氙气作为推进剂,喷嘴电磁阀采用高频脉冲阀,既可连续推力输出,又可点动脉冲输出。采用集成化的设计理念,结构件采用轻质合金材料,实现了推进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最后进行了地面性能、压力和泄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冷气推进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微纳卫星姿态调整、轨道转移和离轨等多任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理论研究
  • 魏晓朝, 倪向东, 赵新, 李申, 韩双蔓, 钟春发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21-2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搭载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非道路车辆在复杂工作环境下容易引起液压调速系统输出转速波动剧烈、稳定性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液压调速系统的遗传算法优化前馈-反馈+PID转速复合控制方法。以系统输出转速平稳恒定为控制目标,将未加控制时的马达转速分别与PID控制以及遗传算法优化前、后的前馈-反馈PID控制下的马达转速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前馈-反馈PID控制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超调量减少38.7%,调节时间减少3.5 s,提高了系统的抗负载干扰能力和转速控制性能。
  • 陈革新, 杨明昆, 冯俊学, 李艳文, 姚兵, 艾超,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27-3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电动伺服泵控单元(EPU)集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和定量泵于一体,是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的核心元件。高集成度、高功率密度的设计特点导致EPU的散热条件差,过高的温度会影响EPU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寿命。建立伺服电机和定量泵损耗热功率模型,借助Ansoft Maxwell软件对伺服电机空载气隙磁密和空载反电动势进行分析,验证电机模型的有效性。通过Maxwell和MATLAB软件计算得到电机和定量泵在低转速不同负载下的发热功率,分析负载转矩对EPU发热的作用规律,得到伺服电机和定量泵的热功率特性。研究成果将为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热平衡研究奠定基础,对系统设计、元件升级以及负载匹配等具有指导意义。
  • 综合应用
  • 步天翔, 张洪信, 赵清海, 程前昌,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34-3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配流结构的尺寸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Isight软件集成三维建模软件、网格划分软件、CFD仿真分析软件及后处理软件,以最高容积效率为目标,以泵腔压力为约束条件,对减振槽和配流口尺寸进行优化。分析表明,结构尺寸优化后系统容积效率提高了0.8%,泵腔压力峰值增大了3.3%;系统的入口最大瞬时流量提高了8.3%,回流减小了31.1%;系统的出口最大瞬时流量提高了23.9%,最大瞬时倒灌量减小了37.4%。
  • 理论研究
  • 贺青, 王玥, 张海涛, 何彬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39-4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新型航空发动机燃油离心泵增压增效的要求,首先,对现用结构航空燃油离心泵进行流场模拟分析并将模拟分析结果与产品实际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流场模拟数据与实际试验值吻合度较高,证明了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其次,利用相似换算法得出航空燃油离心泵增压方法,对离心泵核心部件叶轮进行改进和流场仿真分析,改进后的燃油离心泵虽能满足增压要求但产品效率降低;最后,采用叶片轻量化减薄叶片的方法提高了燃油离心泵效率,保证航空燃油离心泵在增压的同时达到增效的目的。改进设计方法为后期燃油离心泵叶轮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 南西康, 高文科, 陈旭峰, 孙天齐, 冀宏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45-5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轴向柱塞泵作为液压系统的核心动力元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液压系统整体的工作状况,如果能掌握轴向柱塞泵剩余使用寿命的分布规律,可以为液压系统实施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为此,以轴向柱塞泵泄漏回油流量作为其性能退化指标,应用非线性Wiener过程构建其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通过与柱塞泵实例寿命比较表明,具有随机效应幂函数结构的非线性Wiener过程模型预测结果,优于线性以及其他2种非线性Wiener过程模型,更接近轴向柱塞泵退化过程中的实际寿命。
  • 工程技术
  • 王蕊, 宁圆盛, 李晓燕, 龙涛, 李辉, 赵春江,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53-5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旋压机液压系统的控制问题,设计一种结合扰动观测的级联控制器,对大直径薄壁管旋压机的旋轮进行复合控制。为了克服系统参数不确定和各种干扰因素对旋轮压下量的影响,提出通过扰动观测对系统中不确定的参数进行估计和补偿,然后利用滑膜控制理论设计级联控制器,使整个控制系统构成位置闭环为控制外环、压力闭环为控制内环的结构。仿真结果与传统的PID控制对比得出:该控制器可以有效减小负载扰动和不确定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小液压缸位移的跟踪误差,改善旋轮的位置控制精度。
  • 理论研究
  • 李强, 陶泽源, 孙保群, 燕浩, 张羽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59-6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液力缓速装置作为商用车重要的辅助制动单元已在重型商用运输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有效避免传统制动系统使车辆在行驶中因频繁制动而出现制动鼓开裂报废,以及由于频繁急刹、重刹产生磨擦热导致烧瓦而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基于流体输送机械工作原理,从简化缓速器结构、提高加工工艺和优化缓速器功能3个方面出发对液力缓速器进行正向研究;同时运用CFD理论,通过CFX工具对新型液力缓速装置的内流场、压力分布、湍动能等进行仿真分析,模拟分析得出新型液力缓速器叶片径向倾角最优结构并搭建实验台架进行实验验证,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了新液力缓速装置对商用车工作的有效性、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正确性,给出了新型液力缓速器叶片径向倾角设计方法,为以后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方向。
  • 工程技术
  • 张敏, 王德国,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68-7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天然气紧急截断阀开启时出现噪声、振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天然气紧急截断阀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截断阀平稳开启。控制器包括主阀、二位四通阀和手动复位阀。建立了主阀芯的二阶微分方程以及二位四通阀与截断阀控制气缸的微分方程。分析了控制器主阀参数变化对截断阀控制气缸活塞位移阶跃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主阀芯阻尼增加,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减小,振荡过程减缓;主阀芯质量增加,超调量下降,响应时间变慢;弹簧刚度增加,超调量增大,振荡过程加剧;主阀芯直径对阶跃响应影响不大。建立了控制器参数优化模型,使得截断阀控制气缸活塞的阶跃响应过程更加平稳。优化后的控制气缸位移阶跃响应超调量减小到0.6%,调节时间为0.03 s。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控制器的优化效果。
  • 理论研究
  • 高继开, 田军, 姚志宾, 何本国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74-8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岩石强度实验控制过程复杂,试验机PID参数调节费时费力,为此提出一种智能控制策略,将广义预测控制(GPC)应用到岩石压力试验机中。GPC使用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对被控对象在线辨识,自适应不同种类岩石、不同加载阶段和不同实验环境的变化,通过模型多步预测和二次型性能指标滚动优化规避PID参数复杂的调节过程。实验证明,GPC控制试验机恒速率加载时,系统输出响应迅速,跟随性好,无稳态误差,使用GPC控制策略的智能岩石试验机可以满足岩石变形实验的加载需求,具有良好的工程推广价值。
  • 袁聪, 张培铭, 宋锦春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81-8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不同工况的高压喷射流,利用VOF算法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开展流场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当压差为10 MPa时,液核结构始终保持光滑的圆柱状轮廓,未发生雾化现象,靶件表面的压力分布及总打击力总体较为平稳;压差为30,50 MPa的工况均存在明显的一次雾化现象,液核表面形成坑洼不平的形貌特征,并产生众多小液滴散布于液核四周,喷雾锥角分别为1.2°和1.6°,广泛存在的压力波证实喷射流存在跨音速流动现象,在喷口出口处产生数量巨大的漩涡结构,靶件表面的压力分布变化剧烈,产生瞬时压力峰值,分别高达32.5,54.5 MPa,总打击力具有较大的波动趋势,其标准差为0.136和0.517。研究表明,雾化现象导致靶件表面的压力分布剧烈波动,诱发瞬时压力峰值并使总打击力剧烈波动,从而能够提升高压清洗效果。
  • 胡林华, 孔备, 张健, 王伯天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87-9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多路阀高压大流量,流道结构复杂,节流温升大,造成阀芯易卡滞的问题,采用流固热耦合分析方法对阀芯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分别建立了阀芯固体模型和阀芯区域流道的流体模型,设置了流固热耦合边界条件,流体计算应用了k-ε湍流模型。在仿真中设置进油压力30 MPa,进油流速0.5 m/s,阀芯初始温度20 ℃,进油温度分别设置为25, 30, 35, 40 ℃。通过研究获得阀芯温度受影响区域在与油液接触处,远离油液的区域阀芯温度变化不大,阀芯上节流槽受油液温度影响最大,说明合理设计节流槽结构可降低温度效应对阀芯的影响,阀芯变形主要产生在回油区域,油液温度越高阀芯变形越大,阀芯卡死将产生于回油附近区域,同时随着油液温度的增加,阀芯变形加大,工作腔压力将上升,回油流速将下降。
  • 综合应用
  • 何谦, 陈毛毛, 郁祉杰, 杨俊, 龙顺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93-9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热压成型机中液压系统的压力控制精度对产品的成型质量影响巨大。针对某型现有设备的液压系统响应慢、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以伺服电机直驱液压泵以及增设液控充液箱的油路改造方案;为配合实现系统压力控制的精度要求,建立了该液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糊PID的自适应控制器;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控制方法引入MATLAB进行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将该方案应用于该型热压成型机的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液压系统设计方案及其配套的控制策略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 陈志, 王登帅, 刘延俊, 王冬海, 王伟, 薛钢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99-10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波浪能发电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地取能,海能海用”是波浪能发电技术的一大特色。将波浪能发电装置集成于在我国南海布放应用的锚泊信息浮台,并且重点开展适用于锚泊浮台波浪能供电装置的液压系统研制,设计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制定系统运行控制策略,同时,提出工作模式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液压系统能够自动实现发电模式、生存模式、故障模式之间的切换,系统保护等工作的监控及反馈信息上传。提出了适用于锚泊浮台的波浪能供电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理论研究
  • 林涛, 文传涛, 韩凤琴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07-11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电磁阀作为汽车空调压缩机实现排量调节的关键执行元件,其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优化压缩机的排量控制。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建立电磁阀结构模型,探究电磁阀中的线圈结构、线圈匝数、输电电压等参数对电磁阀的响应时间、吸合时间、电磁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T字形线圈结构的电磁力大于圆柱形线圈,可扩大电磁阀的使用范围。激励电压从4 V增加到12 V,T字形线圈的电磁力呈递增趋势,受力均匀性优于圆柱形线圈结构。线圈匝数与动静铁芯的吸合时间、吸合力呈正相关。
  • 工程技术
  • 张世义, 黄志祥, 王天周, 雪增红, 陈平伟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13-11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核电站上充泵处于瞬间变化的温度场和热变形场中,在变化的热冲击作用下,会对上充泵的一些关键部位造成损害。此外,由于整个上充泵结构的热变形,对泵的转子的动力学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建立了泵外壳模型,基于热固耦合理论,在阶跃载荷作用下,对其进行三维-热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了泵壳的热应力,并通过2种方法对热应力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泵壳结构体上出现的最大应力为106.74 MPa,小于ASMEⅡ所确定的材料应力强度;最大变形量为1.867 mm,小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间隙;应力叠加法和间接耦合法得出总应力强度分别为107.76 MPa和106.45 MPa,2种方法评定结果基本一致。上充泵热冲击是核电站规范中的强制性考核内容之一,通过热-固耦合仿真分析上充泵外壳体的热应力校核工作,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 理论研究
  • 孙洁, 许清河, 于凤臣, 朱杰, 张瑞新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20-12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液压系统是污水处理中关键部分,液压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状态监测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种融合物联网技术的动态GRNN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以物联网的智能控制为依托,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对分散的液压设备的各数据参数进行实时测控及远程共享,将采集到的故障信号输入GRNN模型故障观测器,计算检测阈值,通过实验仿真准确的诊断出系统故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应用在污水处理液压系统中,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 工程技术
  • 谈家满, 黄兴元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27-13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草料开包机提出一种气动旋转锁紧装置,对该气动旋转锁紧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气动旋转锁紧机构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草料开包机针对的对象是甜叶菊草料包,尺寸为长800 mm、宽600 mm、高400 mm。在完成2种设计方案的主要尺寸计算和三维建模基础上,通过虚拟仿真软件ADAMS对其进行运动学模拟仿真,对比2种方案的仿真结果,选出平稳性更好、传动效率更高的方案作为气动旋转锁紧机构最终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分析得出,设计方案一更符合设计要求。
  • 理论研究
  • 蔡冰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34-13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一种高减压比组合式空气减压阀的流场特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减压阀数值计算模型,针对两级阀体特征参数组合的典型工况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减压阀流场参数分布,分析柱阀间隙和引气位置对流动状态和减压比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组合式减压阀流场状态复杂,第一级柱阀间隙对于流动损失和局部参数分布有重要影响,两级阀分别通过总压损失和流速变化实现减压过程,通过合理的特征参数组合可获得较大减压比及其调节范围。关键词: 组合式;空气减压阀;流动特征;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 工程技术
  • 金磊, 范建博, 刘政宏, 魏亮亮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40-14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型机前轮转弯地面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抖动现象进行分析,利用AMESim建模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抖动现象是由液压控制阀内部滑阀遮盖量差异引起。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证明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后续经工艺改进,即通过保证阀芯与滑阀的相对位置及铸件的加工方法,以此来提高产品性能,保证系统稳定性。
  • 综合应用
  • 汪艳, 肖森, 张垚, 何泳, 王山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45-15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拦阻钩挂索拉平过程对飞机液压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拦阻操纵单元地面联试方案,该方案设计了拦阻钩挂索拉平模拟机构。通过滑轮使用绳索将配重块与拦阻钩相连,配重块下落带动拦阻钩快速运动。为了获得拦阻钩快速拉平所需配重块质量,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拦阻钩挂索拉平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初步计算出所需配重块质量。根据该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较好模拟机上拦阻钩快速拉平过程,具有合理性与可靠性,为飞机液压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重要参考。
  • 王芸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51-15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轧机辊缝控制精度,建立了轧机辊缝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别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和蚁群算法进行轧机辊缝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基于Simulink仿真比较了2种算法优化的系统响应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人工鱼群算法相比蚁群算法,系统阶跃信号的超调量下降了12 %以上,调整时间缩短了14 %以上,稳态误差降低了25 %以上;采用人工鱼群算法的系统随机信号响应曲线波动范围均小于采用蚁群算法的系统,因此经人工鱼群算法优化的系统响应性能以及抗干扰性能均优于蚁群算法。
  • 工程技术
  • 王连志, 赵北, 黎德才, 刘龙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58-16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矿用宽体车前桥油气悬架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维仿真分析软件AMESim进行模型搭建,分析油气悬架的外特性性能以及影响因素,同时搭建了1/2前桥整车模型,对其进行了整车动力学分析,并分析了油气悬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气悬架具有非线性特性,同时可以根据结构参数(节流孔直径、单向阀过流面积、气室体积和充气压力等)来调节油气悬架的外特性。
  • 理论研究
  • 王海涛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64-17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Parzen窗的油液分析数据阈值制定方法。首先对测量到的油液分析数据做预处理,剔除极端值;其次利用Parzen窗理论求出油液分析数据的无偏、一致概率分布;最后综合考虑发射车液压系统的实际运行特点和可靠性要求设定其故障率,利用分布函数求出阈值。在对发射车液压系统油液分析状态监测过程中,该阈值能准确反映液压系统的运行状态,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吴勇, 陶军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71-17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动态故障树逻辑门不具有统一定量计算方法的问题,提出基于T-S模型建立系统T-S动态故障树的方法。首先建立描述动态时间逻辑关系的T-S动态门,然后构建描述T-S动态门的时间状态和故障发生的算法,最后基于T-S动态门建立系统动态模糊故障树。以某CLG836型装载机为例,建立该装载机液压系统的T-S动态故障树,并进行故障树可靠性分析,为装载机液压系统寻找薄弱环节,排查故障提供理论依据。
  • 综合应用
  • 杨峰, 谢巍, 吴旭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77-18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掘进机截割部在升降和旋转过程中易产生爬行现象,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截割部升降油缸动负载仿真模型,研究平衡阀对升降油缸爬行现象的影响。首先通过仿真,得出截割部在不同高度时升降油缸受到的负载曲线;其次,研究平衡阀的阻尼孔、动摩擦力和先导比参数对升降油缸爬行现象的影响。研究表明,减小控制油阻尼孔尺寸、适当增加动摩擦力及选用合适先导比可有效解决升降油缸的爬行现象。
  • 工程技术
  • 周广凤, 王凤杰, 陈清旺, 孙业波
    液压与气动. 2020, 0(11): 183-18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20.11.02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双向行驶汽车属于应市场需求而生,车辆双向均可驾驶、转向,对驾驶员更友好,更适应特殊场合的使用。但双向行驶车辆有几个设计难点:一是两驾驶室可靠切换;二是角度控制精确且能修正;三是单向各转向模式切换流畅;四是转向系统安全可靠。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实现双向行驶车辆设计目标,介绍了一种糅合了机械转向和电控液压转向的转向系统设计方案,从机械转向系统设计、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这套转向系统,解决了以上设计难点,并实现了全驱样车生产。样车经过下线调试及多工况路试,车辆的各项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