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液压与气动官方网站!

2012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15
  

  • 全选
    |
    研究 设计
  • 吴梦梁, 郭津津, 方鹏程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带有螺纹槽的液压圆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技术研究了18种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暴露在液压管道中的螺纹,及其结构尺寸对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分别用矩形粗糙元、三角形粗糙元、梯形粗糙元来模拟不同规格的螺纹。结果表明在粗糙元之间产生的封闭流线,是造成流动阻力的主要原因。对所有形状的粗糙元,管道的出口流量总体上随进出口压差Δp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管道的出口流量随螺纹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带有矩形和三角形粗糙元管道的出口流量随粗糙元间距的增加而增加,而带有梯形粗糙元管道的出口流量不受粗糙元间距的影响。低压(Δp≤5 MPa)工作环境的任何形状的粗糙元对内部流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工作压力(Δp≥5 MPa)的增加,粗糙元对内部流场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带有矩形粗糙元的和三角形粗糙元的管道中流场变化趋势较稳定,而带有梯形粗糙元的管道,变化趋势会不稳定,而且在局部会有悖于以上规律。所以在诊断液压系统故障时,关于梯形螺纹的流通阻力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研究。
  • 钱正枞, 陈杰, 王平, 初小杰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5-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混合动力公交车有纯液力驱动起步、混合动力驱动起步、纯发动机动力驱动起步三种起步方式,对这三种起步方式进行试验,记录起步油耗、起步时间、起步距离和起步最终速度,分析了不同起步方式的经济动力性及其原理,提出了候车站起步或者堵车爬行起步采用纯液力驱动起步、十字路口绿灯亮时采用4档混合动力驱动起步、坡道上起步采用3档混合动力驱动起步,以期获得最优的动力经济性能的方案。
  • 杨国平, 高军浩, 陈博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8-1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测量液压破碎锤的冲击能和冲击频率这两个性能参数,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硬件由破碎锤、传感器、采集卡、计算机组成,软件程序由LabVIEW语言编写。该测试系统能够直接采集冲击器氮气压力、前腔压力和流量的实时数据,并能根据这些数据经数学计算输出冲击能和冲击频率两个关键性能参数。通过在程序框图中增加输出模块还可以输出活塞位移、速度等数据,系统测试的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高的精度、可靠性和柔性。
  • 刘棣中, 梁建和, 陈伟珍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1-1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简单介绍了容积节流调速采用变量叶片泵或柱塞泵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经济、可靠的齿轮泵变量方案解决该问题的观点,分析采用压力控制的多级齿轮泵变量原理,以YT4543型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为例,说明多级齿轮泵变量方案的具体应用。
  • 王占勇, 邹刚, 周凯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3-1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交流燃油泵测试台的总体结构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PLC、伺服阀、比例阀和触摸屏技术设计了该装置的控制系统,着重阐述了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结果表明本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稳定性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赵静一, 张建福, 程斐, 杨帆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7-2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针对自行式框架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分析,应用ADAMS/View模块建立了框架车转向机构的模型,优化了机械连杆和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减小各轴线轮胎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误差的同时使转向液压缸推力变小,经过框架车转向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 杨志勇, 刘初升, 王亚东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20-2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冻结法凿井技术立井施工,对传统的挖掘机进行了技术改造,改进了其动力系统,采用闭中心负载敏感压力补偿变量系统,充分利用反馈,更加合理、全面地设计了液压系统,克服了立井施工的空间限制,解决了传统挖掘机的环境问题。
  • 颜凌云, 武鹏飞, 包宗贤, 赵恩刚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23-2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从气蚀、压力波动、卸荷冲击和机械摩擦四方面分析了纯水液压溢流阀噪声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周晓谋, 张岩军, 王忠宾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25-2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自适应调高对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和高效化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煤机截割滚筒自适应液压调高系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采煤机摇臂在正常工作中根据煤层厚度的变化进行自动调高的问题。
  • 杨欣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27-3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功率较大且工作频繁的液压升降系统普遍存在能量利用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利用飞轮储能的能量回收型液压升降系统。该系统利用液压泵/马达四象限工作原理与飞轮储能技术的特点,把原来系统负载下降时转化为热能散失掉的势能和动能存储为飞轮的机械动能,并回收利用,大大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首先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建立了系统能量回收时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可知该系统在能量回收时存在流量—压力非线性和相乘非线性。最后,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 孙春耕, 罗璟, 彭志飞, 张鹏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30-3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应用三维软件INVENTER建立主阀的模型和用FLUENT软件对伺服阀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建立了主阀阀芯在一定开口时候的流场模型,分析了各种可能因素对液压阀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主阀芯做出一些改进,最终对比分析了改进前后主阀的流场特性。
  • 郭钟华, 李小宁, 黎鑫, 香川利春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33-3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射流式真空发生器抽吸侧通常安装有真空检测元件和控制元件等,以实现自动吸着、实时检测等功能。但是,真空检测元件和控制元件等气动真空元件的流阻会导致其流量特性发生改变,并伴随延长吸着响应时间。为了定量地描述气动真空元件的流阻对真空发生器流量特性的影响,该课题先采用等温容器对真空发生器静态流量特性进行了测量,并结合小孔流量特性的表达式,推导出存在流阻时真空输出端压力与流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再根据真空回路中流量与压力的物理关系,提出了判断流阻对抽吸流量影响程度的无量纲数Gr*;接着,测试真空输出端压力响应特性,并将根据真空输出端压力与流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和容腔放气模型得到的压力响应仿真曲线进行比较,得出测试曲线与仿真曲线相吻合;最后,对压力响应曲线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指出无量纲数Gr*的大小既能反映出流阻对流量特性的影响程度,又能帮助判断吸着响应时间的长短,在设计真空发生器回路时,可以参考Gr*选择合适的气动真空元件,简便有效。
  • 刘子伟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36-3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现行的颗粒计数器离线校准方法为基础引入了远程控制的概念,并将其融入原有方法中形成新的校准模式,从而对颗粒计数器的校准工作加以完善,期间对此方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准确性、安全性进行论述,为这种新的校准模式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案。
  • 董林福, 黄颜锋, 于玲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38-4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根据相关液压传动原理,利用液压元件的各功能部件作用效果,采用单缸独立工作机能,并将单缸有机组合构成单组及整套的液压系统,实现大型胶带连续硫化机多缸合理布局及控制的液压系统设计,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 关力, 王佳, 蔡茂林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40-4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市场上的热泵能效比(COP)为3~4,与其理论值还有很大的差别,该文通过实验计算出热泵循环过程中各环节有效能的损失,得出膨胀阀处有效能损失在系统总有效能损失中占比,并针对膨胀处的能量损失设计了一种马达机构替代膨胀阀。
  • 谭正生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44-4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防止钻装机在钻孔作业中发生卡钎现象,提高作业效率,在分析钻装机卡钎机理的基础上,结合ZZ2-8型钻装机的实际工况要求,提出了一种可自动预防和处理各类卡钎的防卡钎方案,并设计了相应的液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表明,该自动防卡钎系统提高了钻装机的防卡钎能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王占勇, 唐有才, 刘振岗, 郭刚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46-4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简要介绍了气动元件自动测试台的总体结构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PLC、比例阀和触摸屏技术设计了该装置的控制系统,着重阐述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稳定性能,达到了对气动压力进行比例控制的目的。
  • 黄崇莉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49-5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连续驱动摩擦焊机液压加压控制系统,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用PLC实现加压系统压力PID闭环控制。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良好的可靠性,是一种适合实际生产的摩擦焊压力控制系统。
  • 王文瑞, 闫晓强, 陈兵, 顾亮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51-5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结合叶片式液压减振器动密封的受力、变形,受热等因素,利用有理论、仿真分析的手段研究减振器唇形密封圈的密封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由于油液温升引起的密封圈温升机理特性,为提高叶片式液压减振器密封性能,延长其寿命,及动密封设计、优化与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与工程应用的依据。根据叶片式液压减振器的实际工作压力、油液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等,对唇形密封唇口烧损极限温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实验的验证,结果准确可信,并通过实际应用的可靠性考核,证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
  • 孙孟辉, 王益群, 张伟, 王慧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55-5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以冷带轧机液压AGC系统为对象,进行了T-S模糊模型辩识研究。首先,采用开环控制策略进行了辨识数据的测取,采用AIC定阶法确定了液压AGC系统的阶次。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基于满意聚类的T-S模糊模型辨识方法,通过GK算法进行模糊聚类,进行了液压AGC系统T-S模糊模型的辨识,得到了系统的T-S模糊模型。该模糊模型分为前提部分和结论部分,各条规则间构成线性组合,对液压AGC系统的非线性有着较为良好的线性描述。通过模型的白色残差校验进行了模型校验,所辨识出的冷带轧机液压AGC系统T-S模糊模型,模型精度符合要求。
  • 李藤飞, 石博强, 李猛, 余洋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58-6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MESim和Simulink两种软件分别对电液执行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机械液压部分和控制部分建模后进行联合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电液执行器进行精度控制。经过实验验证,设计满足要求。
  • 魏列江, 王栋梁, 刘英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61-6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独立变桨距系统作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对机组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简述了风力机液压独立变桨距系统的原理及特点,采用了带实时故障排除的液压冗余型电液伺服变桨距执行机构;计算分析了桨叶的驱动力矩及液压缸的负载力。
  • 王会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64-6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3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通过现状实例分析,认为控制飞机刹车装置的污染度是保障产品正常工作的基础,并从产品结构设计、装配和使用环节提出了对应措施。
  • 梅若愚, 傅波, 付玄, 晋毅, 刘德江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66-6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4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SolidWorks软件环境中建立了分体式液压压力矫直机主机机体的前梁与后梁、地脚螺钉组、预紧螺栓组与钢筋混凝土装配体的三维模型,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地脚螺钉结构、数量及螺栓预应力的优化,对整个装配体进行了强度、刚度校核和结构优化。
  • 李艳杰, 张昱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69-71.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5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AMESim是一种基于健合图的高级阶系统建模、仿真机动态性能分析软件,B型半桥在液压先导控制阀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AMESim软件中的液压元件库建立了B型液压半桥液阻网络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绘制了B型半桥的压力变化曲线和流量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B型液压半桥具有较高的压力增益和灵敏度。
  • 主机 应用
  • 张庆良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71-7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6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水射流技术的来源,总结了水射流技术的工作原理,指出了纯水射流与磨料水射流的特点及应用,归纳了磨料混合的两种方法及其特点。给出了水射流系统的组成,水压部分、增压部分的工作过程,归纳了水射流技术的工业应用及特点。
  • 侯小华, 黄志坚, 章宏义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73-7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7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大功率液压元件及系统实验、长时间寿命实验和超载实验、大批量液压元件产品性能实验过程中的能量浪费及功率回收,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介绍了功率回收的原理,分析了功率回收的实验系统的试验压力、功率回收系数等参数算法和试验调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功率回收式液压测试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基础。
  • 梅怡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75-7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8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介绍了回转式液压脉冲型振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构成。通过对振动机应用于粉粒料成型中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振动应用于成型中的最佳工况,将振动与现有成型工艺结合,改造现有设备,提高成型件的质量。实现生产设备小型化,减少设备投资。
  • 杨逢瑜, 聂朝瑞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78-8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29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以液压为动力的伺服平台,伺服平台主要由三个微型液压缸组成,以ATMEL168 8位数字芯片为主控电路,使用LIS3LV02DQ三轴陀螺仪对伺服平台的动态进行高速测量和反馈,通过伺服电机控制的流量泵达到对伺服平台的精确随动跟踪控制,并且可以通过编程实现伺服平台在空间6个自由度上的精确定位。
  • 张海华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81-8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0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J1140型压铸机液压泵站,分析其设计特点;对泵站油泵以及电动机的选择进行计算;结合实践应用,介绍液压泵站的调试方法。
  • 胡万强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83-8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1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5000 kVA电炉电极工作特点,设计了该电炉液压系统,对系统其它主要元件(如液压缸、油泵、液压阀等)进行了设计选型,对油箱尺寸进行了设计计算及散热验证。
  • 席建中, 韩成春, 张宁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86-8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2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挖掘机在硬地面、矿山碎石地面、山石地震地面等复杂地面施工中出现的低效率、高耗能问题,研究开发一种液控振动挖掘机挖掘力的控制方法及专用伺服阀。该方法以振动冲击学为理论基础,利用专用伺服阀建立液压伺服系统并实现液压挖掘机的振动挖掘方式,将传统的静态挖掘力变革为动态瞬间大的冲击挖掘力。该方法不仅实现了一种核心技术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液控振动挖掘机,而且提高了液压挖掘机的挖掘工效并降低了能耗。
  • 曲玉辰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90-9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3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抽油泵是一种往复运动的单缸泵,是油田开采重要的举升设备,在地面进行试验时,需要模拟抽油泵工作时柱塞上端和下端所承受的稳定压力。该文通过对多种蓄能器性能分析,进行蓄能器选型,并通过计算确定蓄能器参数,达到消除抽油泵试验时出入口压力脉动的效果。通过测试试验时出入口压力曲线,验证稳压效果。
  • 元件 介质
  • 姜继海, 王克龙, 于彩新, 李耀龙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93-95.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4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液压泵的性能和可靠性极大地影响着整个液压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国内对于柱塞泵,尤其是对在工程机械中广泛应用的双联轴向柱塞泵研究起步较晚,掌握的核心技术不足,高性能的泵大多依赖进口产品,因此,研究双联轴向柱塞泵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针对在企业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遇到的P-Q特性存在滞环这一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建模仿真找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进行实物改造后,利用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与建模仿真的正确性。
  • 张英婵, 孙福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96-9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5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Φ180TCM连轧管机是连轧管机组中的主要变形设备之一,在该轧机中采用了液压压下控制系统来控制辊缝,其主液压缸零位标定是连轧管机辊缝确定前的一个重要步骤。该文简述了Φ180TCM连轧管机轧辊位置控制的设备结构及布置,依据现场调试经验,对主液压缸、平衡液压缸的零位标定作了详细阐述,为同类设备的调试提供借鉴。
  • 毛智勇, 徐胜利, 闵莉艳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98-10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6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对国内外高频响电液伺服比例阀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国外几种不同驱动方式的电液伺服比例阀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了比较。为在工业级液压伺服系统中采用抗污染能力强,运行可靠度高的“高频响电液伺服比例阀”替代“喷嘴-挡板”式电液伺服阀的可能性提供了设计依据。
  • 孙春耕, 罗璟, 张利, 何敏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01-104.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7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依据水介质具有低黏度、润滑性差、高气化压力和腐蚀性等特殊理化特性,分析出纯水流经阀口时,阀口附近可能出现气蚀、漩涡、能量损失、温升等问题。通过INVENTOR建立流场模型,并通过FLUENT对其内部流场进行可视化仿真分析,并得到压力、速度、湍动能云图,验证分析结果,并为先导阀结构优化做准备。
  • 郜立焕, 于群, 潘永琦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04-10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8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工作原理建立仿真模型,对先导式电液比例溢流阀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改变主阀上腔容积和固定阻尼孔R1R2的孔径对溢流阀主阀口进口压力,先导阀口压力动态仿真曲线进行比较与分析,为溢流阀的研究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使用 维修
  • 付曙光, 纪海燕, 邓江洪, 张飞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06-108.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39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该厂2#加热炉步进梁液压系统的工艺特点,结合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设计了新的液压系统并实施。同时对相关电气系统、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生产实际情况表明,改造后的系统在控制精度、运行周期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 元件 介质
  • 方清华, 王春丽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09-11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40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气动延时换向阀,其可以实现延时时间的无级调节,与现有气动延时换向阀相比,该新型气动延时换向阀不仅具有加工精度和进气空气过滤精度要求低的特点,在气室容积同样大小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更长的延时时间。
  • 使用 维修
  • 孙天健, 胡俊, 易坤, 李军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12-113.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41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采用仿真软件AMESim对PQF连轧管机轴支撑液压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建模和仿真,对不同比例阀死区和阀台到液压缸的不同距离作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改进了原液压系统的设计,改进后的液压系统克服了原系统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验证了仿真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 沈雄伟, 邓江洪, 纪海燕, 曾良才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14-116.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42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介绍了武钢工业港滚筒式混匀取料机原料耙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使用液压系统替代原有的机械传动系统的改造方案,经检验效果很好。与原料耙机械传动系统相比,改造后的液压传动系统具有振动噪声低、冲击小、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易于维护等特点。
  • 廉博, 田振君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16-117.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43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板坯连铸机振动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原因查找及改造,有效地解决了制约连铸机拉速的重要因素,使连铸机因结晶器振动液压系统引起的停机时间降低90%。
  • 上官红喜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18-119.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44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一种在饭店使用的液压驱动的面条挤压机的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其采用的结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
  • 单淑梅, 冯炳瑞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19-120.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45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液压卡盘液压参数及液压缸作用点进行的联合改进,解决了液压缸不能使卡爪完全打开的问题。
  • 刘兆祺
    液压与气动. 2012, 0(3): 121-122. https://doi.org/10.11832/j.issn.1000-4858.2012.03.046
    摘要 ( ) PDF全文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Φ219锥形穿孔机轧制前后轧辊距增大的原因分析,改进了转鼓锁紧液压缸控制回路,消除了辊距变化,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和成材率。